English
当前位置 国家级 >> 二等奖 >> 全国不同生态区优质棉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

全国不同生态区优质棉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

获奖名称 国家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

获奖年度 1993 本所排名 第一完成单位

添加时间 二等奖 访问统计

获奖经历 1992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

获奖人员 项时康、李秀章、李金玉、朱鑫泉、李文炳、刘林、唐仕芳、张冬申、范志杰

成果信息

      根据我国棉区广阔、生态类型复杂、人多地少、粮棉需求量大的特点,针对各棉区在耕作改制中出现的品种不适应、土壤营养失调、栽培技术不配套引起的棉花晚熟、产量不稳、纤维品质差的问题,应用农业生态学、农业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,在总结群众植棉经验和单项研究成果基础上,通过对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筛选、土壤营养丰缺状况的调查,在全国主产棉区制定统一的联合试验方案,进行多因素多水平优化组合试验。研究出黄河流域棉区以“两膜”栽培、壮苗早发;长江流域棉区以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;西北内陆棉区以“密、矮、膜”为主的促早栽培技术,形成或完善了23套各具特色的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,对促进我国粮棉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      研究提出棉籽泡沫酸脱绒过程中酸绒比为1:4.7,无级调速,冷处理时间,种子两次中和,烘干温度控制等关键工艺参数。并制定出含酸量、含绒量、种子发芽率、种子活力等相应的监测方法,解决了目前国际上泡沫酸脱绒应用上尚未解决的问题。针对不同生态棉区苗期病虫害发生特点、棉田土壤微量元素状况,应用胶体化学高分子交链合成膜和药肥缓释长效原理,创制出适合不同生态区的复合农药、微肥和生长调节剂6号、11号、16号、21号等系列多功能的棉花专用种衣剂,已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,有效提高了播种质量,改善了棉花品质,使我国棉花种子处理步人国际先进行列。
      首次完成全国棉纤维生态试验,明确各生态区影响纤维品质的生态因子,其中以有效积温是制约棉纤维马克隆值和比强度的主要因素,为我国主产棉区品种布局、生态育种和优质棉产销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      本研究成果在34个优质棉基地推广应用,“七五”期间累计推广4971万亩,增产皮棉22.75万吨,绒长增加1.22㎜,品级提高1.42级,直接经济效益17.56亿元,年均3.515亿元。
      (资料来源:《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第四个十年科技成果汇编(1987-1996)》1997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,P24-25)
      本成果曾获得1992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
      主要完成人:项时康、李秀章、朱鑫泉、刘刚、李文柄、刘林、唐仕芳、张冬申、范志杰、李金玉、许国清、舒克孝、李文才、王肖鲸、左田夫

 

 
版权所有 365bet备用投注网址 网站保留所有权利,未经允许不得复制、镜像    豫ICP备12016946号
地址: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38号 邮编:455000
技术支持: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
Tel:(0372)2562200 E-mail:mianhuasuo@caas.cn